|
纵隔位于两侧肺之间,以胸骨和胸椎为其前后界。内有许多重要器官,有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心包,食管、胸腺及大量脂肪、神经和淋巴管等组织,因先天发育过程异常或后天性囊肿或肿瘤形成,就成为纵隔肿瘤。纵隔是胸腔的一部分,位于胸腔中部,其前界是胸骨,后面是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向上与颈部相连,向下延伸至膈肌。其中有许多重要器官和结构,如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以良性者居多。纵隔肿瘤是指纵隔内器官结构因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或后天原因而形成的肿物。纵隔内组织器官较多,其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故纵隔内可发生各种类型的肿物,可有良性与恶性及囊性与实性之分。原发性纵隔肿瘤约70%〜80%属于良性,恶性占20%。原发性纵隔肿瘤中以后纵隔的神经源性肿瘤最多,其次为前纵隔的胸腺瘤、畸胎瘤、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及皮样囊肿和畸胎瘤。1981年,美国学者Noltenius将纵隔肿瘤分为:心脏肿瘤、胸腺瘤和其他纵隔肿瘤三类。1975年,黄国俊教授将纵隔肿瘤分为:畸胎瘤、胸腺瘤、恶性淋巴瘤、食管囊肿和胃肠囊肿五类。临床上,常把纵隔肿瘤分为:上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及其他五大类。纵隔肿瘤是由于纵隔位于两侧肺之间,以胸骨和胸椎为其前后界。内有许多重要器官,有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心包、食管、胸腺及大量脂肪、神经和淋巴管等组织,因先天发育过程异常或后天性囊肿或肿瘤形成。临床上常把纵隔分作为四个区域。1、上下分界:以胸骨角至第4、5椎间隙为分界线,以上为上纵隔,以下为下纵隔。2、前后分界:下纵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心包前为前纵隔,心包后为后纵隔,心包为中纵隔。前上纵隔有气管、食管、胸腺、大血管、胸导管、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膈神经及交感神经干。中纵膈有心包、心脏、升主动脉、肺血管、上腔静脉、主支气管和膈神经。后纵膈有降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食管和淋巴结。(1)术前护理:①按心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②注意有无食管和气管压迫症状,如有气管移位或气管压迫征者,需备好氧气,气管切开用具和吸痰器等;③如有上腔静脉压迫征者,不宜在上肢做静脉滴注。(2)术后护理:①按一般胸外术后护理常规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②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③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过饱;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吸氧;⑤有纵隔引流者连接胸腔引流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必要时可用负压吸引以利引流;⑥做正中切口者,应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以及有无血肿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和颈静脉怒张;⑦鼓励病人尽早活动,预防并发症。纵隔肿瘤分原发肿瘤与转移肿瘤两类,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黄色瘤和迷走组织性肿瘤可以发生在纵隔任何部位外,其他原发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多有一定规律。比较常见的有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畸胎瘤、胸腺瘤等。纵隔肿瘤良性的较多,有症状的不超过1/3。最多的是癌压迫气管和支气管引起的呼吸困难,其他还有胸痛和心悸,颜面浮肿等。胸腺瘤等特殊的肿瘤可表现出手脚肌无力和贫血等特有的症状。纵隔上至第一肋骨,下达横膈,前有胸骨,后有椎体,而周围有纵隔胸膜环绕。其内容可有二大组:
|